查看原文
其他

人少景美涨知识!都江堰8座惊艳了时光的百年古建筑,每处都有一段回味悠长的历史故事~

水灵妹 青城山都江堰 2022-06-22

天气即将迎来又一波高温预警,

是不是感觉一坐下就满头大汗?

那你还不赶快来都江堰这处天然避暑圣地

清凉一番~



在休闲娱乐的同时,

水灵妹也要考考大家,

你知道有哪些是都江堰的古建筑吗?

都是人少、清凉、涨知识的好地方~



三面悬绝 -伏龙观


离堆上依山而建的就是著名的伏龙观。伏龙观这个称呼也跟李冰有关,传说李冰父子要降伏制造水患的孽龙,孽龙逃到了青城山下被“藜山老母”用铁链给控制住了,于是李二郎就顺势将孽龙锁在了离堆之下深潭中。此后,离堆下的深潭也被人们称作---伏龙潭,而离堆上的庙宇便被称为伏龙观。现在我们看到的伏龙观始建于晋代,起初是为纪念蜀中八仙之一的范长生而建的,因为是道家的场地。在宋代改名为“伏龙观”。



伏龙观的建筑本身就极具特色,它依离堆山脊前低后高的地势而建,三面悬绝,古人称之为:“东临江口之关,故灵基立其左;西瞻宝室之穴,故仙亭峙其右。正居太上之殿,中筑朝真之坛。”



伏龙观分为前、中、后殿。前殿,俗称“老王殿”。供奉李冰石像,石像高2.9米,重4.5吨。造型简练朴素,神态从容稳重。袖手合于胸前,眼角唇边露出笑容,胸前和两袖口各有浅刻隶书题记。



李冰石像旁边,还有一尊缺了头的石像。是与李冰石像同时出土的,手里还拿着治水的工具,但他身上的特征不是很明显,人们推断他应该是当时修建都江堰的工人。另一边有石刻水塘、石马、石俑。



胸刻文“故蜀郡李府君讳冰”,两袖文为“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椽尹龙、长陈壹造三神石人珍水万世焉。”



前殿后壁嵌有“川西第一奇功”六字,系晚清四川按察使、成都知府黄云鹄题写的。此壁上还绘有民国时期都江堰灌溉区域图。在这里,导游姐姐会给你详细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全貌和运作,看看都江堰是如何孜孜不倦地滋养这天府之国的。



中殿
沿着天井的石阶,进入中殿。中殿是一座过厅式的建筑,古名铁佛殿。现辟为陈列室,展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视察都江堰,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都江堰,外国元首参观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。



中殿之中陈列着飞龙鼎。此鼎来头不小,据传是唐代文物,皇家物品。重500 公斤,高1.6米。鼎身之上刻飞龙八条。或二龙戏珠,或悠然静卧,或吞云吐雾,惟妙惟或昂首欲飞,极具观赏价值。



中殿与后殿之间有迥廊相连,形成一个四合庭院,西可以仰望大面山诸峰,东可以俯视峡中碧水,是一个绝佳的观景之地。




后殿
原名玉皇殿。1959 年改建后分为上下两层。登楼西望,则苍山连绵,绿水清波; 回廊徐步,则移步换景,山光水色令人胸臆顿开。宝瓶口的壮观景色尽收眼底。



伏龙观真是处处美景,景景入画。在这里,春天可以听见杜鹃啼血,夏天可以观看潮起云飞,秋天可以欣赏玉垒丹枫,冬天飘雪时,可以坐看山舞银蛇。



摇晃岁月-安澜索桥


安澜索桥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,又名“安澜桥”、“夫妻桥”、“何公何母桥”。全长240多公尺,飞架岷江南北,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,是藏、汉、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。



安澜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,明末毁于战火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,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,上铺木板为桥面,两旁以竹索为栏,全长约500米。现在的桥,下移100多米,将竹改为钢,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。坐落于都江堰首鱼嘴上,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,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。



安澜索桥在早些年间以木排石墩承托,木板为桥面,两旁以竹索作为栏杆,从而两岸的行人可以安度狂澜,所以民间称它为“安澜桥”。



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,木桥桩早已换为混凝土桥桩,扶栏用钢索进行了加固,使得现在桥体更加稳固了。



而在这里也常发生与爱情有关的故事,所以也被称为爱情桥。传说走过这座桥的情侣都能终成眷属,走过这座桥的夫妻都能白头到老。



依山而建-二王庙


二王庙 原为纪念蜀王杜宇的庙宇,名“望帝祠”。南齐建武年间,判史刘季连将“望帝祠”迁建于郫县,将原庙改祀李冰,易名“崇德庙”。“五代”以后,历代朝廷相继追封李冰及其传说中的儿子李二郎为王,故后又改称“二王庙”。



明嘉靖十二年,蜀王府拨款重建,规模为“正殿五间,宿殿三间,群祀堂十二间,左右廊二十八间,碑亭二,祠后有台,祠前左右有坊,殿制高广,且深轮焉”。明末,庙毁于兵火,仅存王庙一角。



清雍正九年,由本庙道士募请府、州、县善男信女,对正殿、后殿、祈嗣、戏楼及牌坊和两廊神像重建,共费“五千余金”。雍正十一年,又重建大殿及东西庑(wǔ)。



光绪八年,改李冰祈嗣为“堰功祠”。民国十四年农历二月十九发生火灾,大殿、后殿、戏楼、茶楼等百余间房屋大部被毁。同年,募集资金,并卖庙田三百六十亩,历时十年,陆续恢复了原貌。



◆◆今天的二王庙◆◆


作为都江堰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二王庙依山而建,重重殿宇,层层迭落,布置精巧紧凑。庙脚下设东、西山门。沿石阶进门,靠正南侧立一照壁,上绘有清光绪时期都江堰流域图。



全国上下,所有的庙宇都在祭拜神佛,而都江堰 二王庙 是全国唯一 祭奠大国 “工匠” 李冰父子的庙宇,这就是对匠人精神最深刻的时代诠释。



俯瞰古城-玉垒关


灌县(今都江堰市)的玉垒关,是老灌县城的九个关楼之一,它座落在灌县城最西端的山脊上,俯看滔滔都江堰,遥望茫茫青城山。



玉垒关与灌县西门(宣威门)形成“瓮城”,加强了保卫灌县,镇守川西的作用,玉垒关上正楷大书“川西锁匙”四个大字,即指这一作用。唐朝大诗人杜甫诗“玉垒浮云变古今”的浮云,即指玉垒关所在的玉垒山半山腰的浮云。清朝文学家、桐城派领袖方苞,曾经为玉垒关作对联一副,曰“东流一派平拖水,西望群山乱插峰”。



待闲暇之时,不妨走到玉垒关,看夕阳西下。再登临玉垒阁,俯瞰都江堰全景。




依山取势 -城隍庙


都江堰城隍庙,相传建于汉代,公元1782年道士张来翕重修,公元1877年毁于火,次年知县陆葆德重修,2012年11月免费对外开放。庙宇设计、风格独特,依山取势、依坡形地势建筑,结构极为谨严奇巧。



经清华大学建筑系师生实地考察后,收录入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材,称其极富道家哲学思想的道教古建筑,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。



建筑群分为上下两区,呈“丁”字形。下区有山门,山门两侧有乐楼,有对称布置在笔直上行梯道两侧的“十殿”。



◆◆城隍庙的结构◆◆


上区中的城隍殿由前堂、神堂和内围廊三部分组成,东为娘娘殿,西为老君殿,背后是财神殿。



城隍庙有主殿12重,配殿6重,牌坊5座,面积约3000平方米。大殿内有牛头、马面、无常、判官、小鬼的神像,这些保存完好的古城隍庙建筑形式

和彩塑给这座庙宇增添了神秘感。



整座大殿掩映在苍翠的树林之中,透过树叶,阳光洒下来,庭院内干净清新,红墙青瓦,充满盈盈灵气。



茶马古道-西街


西南丝路它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---茶马古道。茶马古道的入口就在都江堰,在历史悠久的西街上。



西街这条茶马古道又称为“松茂古道”,据著名学者任乃强、张至皋所著的《四川地名考释·灌县》记载,这条茶马古道早在李冰主持创建都江堰时就开辟了。



漫步在松茂古道,在青山绿树的环绕中,呼吸新鲜空气,排出体内的废气。或许在忙碌的工作中,忘记了思考,当你漫步玉垒山栈道时,你便有机会思考自己,思考人生。



因为常年的贸易往来,西街已经成为了川西极为成熟和最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旅驿站。甚至直至民国十年左右,灌县的西街的鼎盛繁华仅次于成都的骡马市贸易。



历史连接 -南桥


南桥,原名普济桥,因为距离灌县古城的南门很近,所以被人们亲切的叫做,南桥,是连接茶马古道、通往川西地区,有历史、有看点、有景观的重要景点。




1979年南桥进行了重建,桥面进行了加宽,加高了桥身桥头,增建了桥亭、石阶、花圃,桥廊更是增加了诗画匾联。




建成之后成了今天这种钢筋混泥土骨架与木结构相结合,有三列走廊的古廊式风景桥。全桥赤柱朱槛,画栋雕梁,有对联作品34幅。




主走廊内壁上精工绘制的20幅山水风景和神话传说壁画与18幅书法作品相间排列。比如“24个望娘滩”、“斗犀台”、“二郎擒龙”等等神话传说,你都能在这里欣赏到。




桥头上重檐彩塑珍禽奇兽和各种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情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




每到夏天来临,这里更是热闹非凡!南桥就成了都江堰整个城市的免费空调。大人们在南桥上乘凉,小孩子也能玩的不亦乐乎。



幽然静谧 -竹林寺


想必不少都江堰人都知道都江堰还有一座寺庙,叫做竹林寺。竹林寺是一座古寺,位于城北,有上、下两寺。该寺民国年间庙宇残存,解放后先后为茶叶试验站、四川省林业学校等单位使用。坐落在灵岩山上。



竹林寺因为去的人不多,风景幽静。很多本地人去了竹林寺以后会顺便在那里吃斋饭,清粥小菜也是一种美味。




都江堰不止有着丰富的自然景光

还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,

你还知道哪些百年建筑,

欢迎留言分享哦!


END

听说,Ta们都在看:


在看的!点一下再走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